上半年,大宗商品“漲聲”一片,玻璃也不例外,上半年玻璃主連累計漲幅近50%。在玻璃價格持續走高的情況下,玻璃企業上半年也交出極好的業績。
三項業務毛利及毛利率創歷史新高
近期,浮法玻璃龍頭企業,信義玻璃發布中期業績。數據顯示,公司21H1實現營業收入135.75億港元,同比增長90.3%;歸母凈利潤53.77億港元,同比增加289%。公司業績接近前期預告上限。
分業務來看,公司浮法玻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6.3億港元,同比增長138.6%;汽車玻璃收入25.8億港元,同比增長19.6%;建筑工程玻璃13.6億港元,同比增長45.4%。三項業務毛利潤分別為53.3億港元、25.8億港元及5.99億港元,分別同比增長429.7%、26.2%及40%;毛利率分別為55.3%、49.3%及43.9%,均創歷史新高。
產能方面,截止2020年末,公司浮法玻璃在產產能21680t/d(不考慮海外基地及冷修產能),占國內浮法玻璃在產產能市場份額約13%,全國第一。報告期內,公司從中航特種玻璃收購的四條600t/d生產線中,只有一條在產,三條處于停產狀態。公司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重啟三條停工生產線的生產。唯一一條在產的生產線稍后或將開始冷修。公司在電話會議中表示,2021年公司浮法玻璃產能將達到835萬噸,同比增長26%。并且公司將持續的收購合并,2022-2023年產能會有明顯上升,年均增速10%以上。疫情結束后,公司還會在海外建設浮法玻璃工廠。
其他領域,汽車玻璃產能2150萬片,同比增長17.5%;工程玻璃產能57萬噸,同比增長43.1%。
原材料方面,公司和一些純堿廠簽訂了特別協議,并且2020年底在廣西北海建立了首座硅砂礦場及加工廠。能源方面,公司與三桶油也簽訂了長期協議,并且積極使用分布式光伏,進一步控制能源成本。總的來看,公司的成本控制在行業內比較領先。
浮法玻璃新增產能有限,下游需求旺盛
玻璃上游主要為原材料和燃料,原材料主要包括純堿、石英砂,燃料主要分為天然氣、煤焦油、石油焦、重油、煤制氣等。原材料與燃料成本合計占比約為80%,輔助燃料的成本占比較小。中游方面,按是否深加工處理分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平板玻璃主要可以分為浮法玻璃及壓延玻璃,其中浮法玻璃占到平板玻璃產量的85%以上。下游方面,建筑(房地產)、汽車、光伏等貢獻玻璃主要需求。

浮法玻璃價格主要取決于供需關系變化影響,庫存是反映階段性供需關系的直觀指標。
2020年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國國內工程趕工等帶動玻璃需求快速恢復,階段性供需錯配帶動浮法玻璃迎來明顯修復,生產端庫存持續降低,并跌破2013年起來底部位置,于2020年底浮法玻璃價格迎來另一波上漲,突破2011年以來價格高點。

浮法玻璃供給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新投產產能(新點火)、冷修復產產能、冷修停產產能。截止2020年底,浮法玻璃整體產能利用率為67%(據卓創資訊,剔除僵尸產能后為85%),總體上近年在產產能基本圍繞9億重箱(1重箱=50KG)波動,變化不大。
2020年因疫情影響,玻璃行業景氣度經歷明顯起伏。據卓創資訊,2020年全年進入冷修或停產的產線16條(對應日熔量1.06萬噸,占年底在產產能比例約6.4%),明顯多于2019年(6條,3570噸),停產冷修產線主要集中于上半年。20H2,國內疫情影響逐步減弱,趕工需求帶動行業景氣快速提升,玻璃價格突破歷史高點,部分產線提前點火及復產,2020年全年新點火及復產產線合計35條(對應日熔量2.32萬噸,占年底在產產能比例約13.9%,其中7條為2020年啟動停產冷修)。
基于政策對新增產能的約束,且2H20新增浮法玻璃產能(新點火復產)階段性透支2021年新增產能;浮法玻璃在產產線中窯齡偏大,2021年起玻璃窯冷修壓力較大(玻璃窯爐通常運行60年開啟冷修,據卓創資訊2020年底在產產線中最新點火時間在2015年及之前的合計109條,占比約46%),因此2021-2022年浮法玻璃產線凈增量有限。
再看需求,我國浮法玻璃出口占比通常在10%左右,主要由內需主導,其中房地產建筑玻璃需求占比超60%,其他主要為汽車玻璃、光伏玻璃。
建筑領域方面,竣工向上或為大概率事件,建筑節能要求提升或致多層玻璃應用增加后續竣工向上有確定性支撐建筑玻璃需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1-6月全國房屋竣工面積達到3.65億平方米,累計同比增速達到25.7%,較5月增速提升9.3PCT;若以2019年同期數據作為參照剔除疫情擾動,兩年CAGR仍達到增長6.1%。6月單月竣工面積889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6.6%,增速環比5月份上行56.4PCT。
天風證券認為前期新開工累計的存量施工房屋蘊含較大竣工向上動能,疊加“三條紅線”背景下,開發商有動力加快竣工結轉以削減存貨、預收,增厚所有者權益,后續竣工向上動能較為充足。因此建筑玻璃需求也將持續增加。
汽車領域方面,汽車玻璃是浮法玻璃的重要下游需求,按下游客戶大體可分為配套市場(OEM)和售后市場(AM),其中OEM市場汽車玻璃需求主要取決于汽車消費量(或產量)、單車汽車玻璃使用面積,AM市場汽車玻璃需求主要取決于汽車保有量和汽車玻璃損壞率(通常維持在4-5%左右)。同時市場規模還與汽車玻璃單價有關。
目前,單車玻璃用量趨勢性提升。21世紀后單車汽車玻璃用量已提升至3.9-4.5平左右,較20世紀50年代提升1倍左右。背后核心驅動因素主要是乘車體驗提升需求(擴大視野需求、天窗滲透率提升)、較轎車單車玻璃面積更大的SUV滲透率提升(如中國乘用車銷量中SUV占比由2007年6.7%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46.4%)。
另外,汽車玻璃功能屬性提升也帶動汽車玻璃單位價格提升。汽車智能化背景下,汽車由代步工具逐步向生活空間過渡,其中汽車玻璃功能屬性逐步被重視。如安全舒適性、智能指控、節能環保以及美觀時尚等功能屬性持續強化,導致汽車玻璃單價穩步提升。
而全球經濟復蘇驅動汽車消費進入景氣周期。作為金額相對不菲的耐用品,汽車消費具備早周期特征。天風汽車研究團隊預期2021年及2022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增速分別為10%、8%。
結合上述幾個方面的變量來看,中長期汽車玻璃單車需求穩步提升,短期受益汽車消費進入景氣周期,汽車玻璃消費具備一定彈性。
光伏玻璃方面,隨著光伏技術的逐步迭代,光伏平價帶來需求持續大增。根據光伏分會預測,2021年全球裝機量有望快速提升至140-160GW,對應組件需求達到170GW―180GW。根據信達證券測算,按2021年全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總量(預測值)計算,光伏玻璃原片總需求量為1132.91萬噸,同比增長33%,對應31038t/d。隨著碳中和碳達峰的要求,全球對光伏的需求在2025年有望達到300GW,因此對光伏玻璃的需求將持續提升。
綜合來看,浮法玻璃作為雙高產業,產能受限。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雖然光伏玻璃產能置換有所放寬,但是傳統行業的玻璃產能依然需要產能置換,指標的落地也比較困難。而需求方面卻在持續上升,一方面房地產有大量的在建和銷售增量,另一方面使用玻璃的升級,使得同等建筑面積玻璃用量以倍數計,因此即使建筑面積不上升,也不會影響到玻璃的需求。除此之外,由于汽車玻璃功能屬性提升也帶動汽車玻璃單位價格提升;而光伏行業對玻璃的需求也是十分明顯。中長期來看,在下游各方面需求都旺盛的情況下,浮法玻璃價格也將維持在相對高的價位。作為浮法玻璃行業龍頭,信義玻璃下半年重啟三條停工生產線的生產,在價格高位的情況下,產能的增加,也使得公司下半年業績有較為亮眼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