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一季度,OV、華為、三星、索尼、LG等品牌相繼推出了自己的3D玻璃后蓋旗艦機,目前從滲透率來看,隨著主流品牌廠商的加入,3D玻璃產業(yè)形勢向好,相應供應商也都將收益。但是小編發(fā)現一個問題,3D玻璃還是主要應用在各大手機品牌的少數機型,這是由哪些因素限制呢?我們從最新曝光的OV新機3D玻璃后蓋供應商來談一談。
一、OPPO,VIVO新機3D玻璃后蓋核心供應商相繼曝光
前幾天網上有消息稱,據比亞迪電子介紹,目前惠州比亞迪玻璃蓋板的主要客戶是華為、vivo、小米、LG,并且是剛剛發(fā)布的vivo X21 3D玻璃蓋板第一供應商。
而近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藍思科技詢問,vivo X21和OPPO R15的玻璃后蓋是否為公司提供?藍思科技4月3日表示,公司是vivo X21和OPPO R15兩款產品的前后蓋主要供應商。
隨著OPPO、VIVO 3D玻璃新機的發(fā)布,作為OPPO、VIVO新機3D玻璃后蓋供應商的比亞迪、藍思也最先受益。

二、3D玻璃產能未完全爆發(fā),加工難度大、成本高,導致暫時只少數機型采用
從OV曝光的的供應商來看,3D玻璃產能并未全面爆發(fā),真正量產的供應商主要還是藍思、伯恩、比亞迪等廠商。加之受限OLED資源,因為OLED屏的產能問題,目前還主要掌握在三星和LG手中,雖然有國內企業(yè)如京東方、天馬等在不斷發(fā)力布局中,但短期內國產OLED屏產能問題無法解決,而3D玻璃前蓋如果沒有配置OLED屏,將毫無意義。
而同樣作為2017-2018手機產業(yè)熱點的“全面屏”,讓更多品牌廠商把目光更集中在前蓋上。再者,雖然國內3D玻璃加工工藝趨向成熟,但是玻璃蓋板的加工工藝難度還是比較大的,由于玻璃強度不夠,需要重新設計后蓋,如何把攝像頭,散光燈等布置好,需要尋找更多的金屬(特別是復雜MIM結構件,以及小件CNC加工資源)。
鑒于以上條件,雖然3D玻璃蓋板顏值高、客戶體驗好,可以提升手機品牌識別度,也只是應用在部分旗艦機型上。
三、工藝趨向成熟,成本在降低,新客戶導入,市場有望爆發(fā)
2017年主流機型的發(fā)布均價由2016的4471元下探到3897元;相比2016年,擁有3D玻璃蓋板的手機價格普遍從4000-6000的高端機價格逐漸朝著2000-3000的中低端機型中滲透,這也側面體現出3D玻璃蓋板的工藝在逐漸趨于成熟,蓋板的成本越來越低。2017年主流機型發(fā)布價格從榮耀9的2299元最低,三星Note8的6988元最高(不包括特殊版本,如華為保時捷等)。
手機3D玻璃蓋板2017年成績單
據小編了解,目前行業(yè)內3D玻璃蓋板的價格平均在70塊左右,部分加工廠的更是把成本做到了50-60元/片,相比兩年前,蓋板的價格下降了很多。
隨著OPPO、VIVO 3D玻璃新機的發(fā)布,相信還會有更多主流品牌新客戶導入3D玻璃市場加之今年國內廠商如京東方大力布局OLED柔性屏,相信隨著柔性OLED屏供應加大,采用3D玻璃的機型也會增多。
且根據比亞迪提供的數據,2018年市場上大部分旗艦手機都會使用3D玻璃機殼,預計3D玻璃蓋板的需求量約6億片,這意味著在2020年之前,各大廠商的3D玻璃蓋板產能將達不到市場需求。
所以,總的來說,2018年3D玻璃前景看好,產業(yè)鏈相關如3D玻璃相關設備,金屬小件CNC,MIM復雜外觀件,都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