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是全球貿易的重要商品門類,是當今世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領域之一,也是國家間競爭、資源和生產要素配置的戰略要點。經過相互試探、反復溝通,中美貿易戰已正式開打。那么,汽車作為中美貿易戰中的重要一環,在貿易戰中,孰輕孰重、影響幾何?
簡要回顧
•美國340億美元:6月15日宣布,7月6日實施。
•中國340億美元:6月16日宣布,7月6日12:01實施。
•美國160億美元:8月7日宣布,8月23日實施。
•中國160億美元:8月8日宣布,8月23日12:01實施。
•美國2000億美元:7月10日宣布,暫未正式實施。
•中國600億美元:8月3日宣布,暫未正式實施。

目前,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的,正是“340億美元+160億美元”的500億美元。
未來美國2000億美元尚需在美召開論證會后再公布具體稅率及加征時間。我國600億美元的貿易應對尚需根據美方“2000億美元”的實施情況而定。
汽車貿易是美國的重要談判籌碼,是美國“團結”盟友和“打壓”潛在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中美汽車貿易結構如何,貿易戰是否能夠實現美國的意圖,是否影響我國汽車及相關行業發展?
貿易結構
汽車貿易:總量接近,結構有別
中美汽車貿易總量相當。根據我國海關數據,2017年中美汽車商品貿易,中國自美進口158.6億美元,向美出口176.2億美元,汽車行業實現小額順差17.6億美元。中國進口以高端整車為主,對美出口以輪胎、車輪等零部件為主。

▲數據來源: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
進口以整車較多。2017年進口美國整車28萬輛(排名第3),占比22.5%;出口整車較少,5.3萬輛。
出口以零部件較多。主要以車輪和輪胎為主,美國出口份額占25%;美國進口占7%(主要為傳動系統、車身附件以及發動機零件等)。零部件順差在150億美元左右。美國是中國輪胎最大的出口國,2017年對美出口5200萬條,占比12%,近年來占比呈下降趨勢。
貿易對壘:有來有往,旗鼓相當
1、美國對中國
涉及汽車產業相關的超過30項:
整車:對于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均有涉及;
汽車零部件:對于機動車輛鋁、鐵、鋼、鋅等零部件,機動車輛座椅零部件、橡膠制品、齒輪軸承等都有覆蓋。
2、中國對美國
“340億美元”即:稅委會公告〔2018〕5號“附表1”;“160億美元”即:稅委會公告〔2018〕7號“對美加征關稅商品清單二”。
附表1:整車:燃料、混合動力、電動車的越野車、小客車,尾號為“1”的小轎車暫未納入。零部件:機動車輛變速箱及其零部件。
清單二:在160億美元中,清單的第148項—325項,涵蓋了乘用車、商用車、傳統燃油車型、插電混動車型的所有領域,均為各類車及車類用品,占了整個清單的一半以上。

影響幾何?
貿易戰影響已經開始顯現。2018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汽車45.2萬輛,同比下降22.1%,進口車型已經發生變化。具體到行業領域而言:
整車vs零部件
中國自美進口以整車為主。2017年,中國進口汽車總量超過120萬輛,為歷史次高值。越野車和2.5升以上各系列大排量車進口占比高達73%。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進口1.33萬輛。其中,自美進口汽車28萬輛,將全部面對關稅的影響(40%關稅),占中國進口汽車的四分之一。
對美輪胎、車輪等零部件受沖擊。輪胎、車輪等供應商面臨短期沖擊。我國出口美國輪胎體量較大,美國是我國汽車零部件第一出口國,輪胎、車輪等影響較大,沖擊美系三資企業。2017年全年我國出口汽車零部件、附件及車身,汽車輪胎及內胎,順差243.32億美元。出口零部件中約有70%是三資企業產品,美資企業約占35%,估計影響到美資企業約50~80億美元的產品。
已在美國設廠企業不受影響。如,比亞迪等已在美國建廠影響不大;福耀汽車玻璃等已在美設廠,不受貿易戰影響。
在貿易戰和進口關稅的影響下,非美產進口車享受15%關稅,“美產車”征收40%關稅。隨著價格的變化、產品的競爭,以及消費者對國別產品偏好,進口車市場的品牌結構將會出現較大變化。今年上半年,雷克薩斯在華累計銷量為68,726輛,同比增長14%,7月銷量更是同比大漲37.5%。

誰更受傷?
按照關稅加征規則,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即將對“美產車”加征25%的關稅。
關稅=按現行適用稅率計算的應納關稅稅額+關稅完稅價格×加征關稅稅率。
“美產車”影響大。據統計,2017年,中國自美進口汽車中,進口福特旗下林肯汽車超過5萬輛,進口特斯拉1萬輛。關稅加征,將直接削弱有關車型市場競爭力。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特斯拉等首當其沖。特斯拉已宣布擬在上海臨港設廠,在自貿區生產新的車型,降低關稅影響。一直未在國內生產的林肯汽車也有望加快國產步伐。
美產德、日車企受到波及。許多德日汽車的高端車型也選擇在美生產,如寶馬的X4、X5、X6等、奔馳的GLE、GLS、R級等車型。有部分車型在美生產后銷往中國,將受到關稅影響。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寶馬和奔馳均超過9萬輛。還包括英菲尼迪、斯巴魯、福特、謳歌等部分車型。
部分車企具備一定的消化能力,通過產能調整,能夠消減關稅調整的影響。
寶馬X5:俄羅斯加里寧格勒、泰國羅勇、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工廠生產。
奔馳GLE印尼茂物、泰國北欖府;奔馳GLS印度浦那。
“國產美銷車”受影響。通用汽車在我國生產并銷售至美國的別克昂科威將面臨關稅影響。通用正在以銷售所得用于在美制造設施的理由申請免除高額關稅。2017年美國通用集團在我國銷量達400萬輛,占整個通用汽車全球市場銷量的40%,汽車貿易戰將傷害影響美國企業。
非美生產美國車不受影響。如,克萊斯勒加拿大生產的林肯MKX、大捷龍不受關稅影響。
產業鏈布局
貿易戰直接沖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間接影響企業投資及產能布局:少數高端車型市場轉向國內車型;減少美產高端車型市場競爭;日本和歐洲產進口車受益。主要影響:
謀求進入中國。加快熱銷車型及新車型在中國生產進程,特斯拉已在上海簽約;Fisker(萬向收購)計劃在杭州建廠,帶動供應鏈企業入華,特斯拉將帶動松下電池進入中國;進口車型引入中國,將帶動德系、日系零部件企業進入中國,或將先進產品型號導入中國生產。
優化產能布局。加快熱銷高端車型及新車型在中國生產進程。包括:林肯(2015年即準備引入中國);寶馬與長城新公布協議中包括了燃料車的研發生產。寶馬公司于7月31日宣布投資10億歐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鎮附近建設15萬輛汽車組裝廠,以維持亞洲、美國和德國之間的生產平衡。我國企業境外建廠也可緩解貿易戰沖擊,如一些國內輪胎企業赴美設廠,福耀玻璃等零部件企業赴美建廠。
開拓新興市場。繼續加大一帶一路國家、歐盟出口比重,調整產品結構和目標客戶。
提升產品品質。發展高附加值零部件,面向智能、網聯的智能化模塊、汽車電子等;推動產品升級,如發展面向商用車全鋼輪胎。
小結:巨大的國內市場、完善的產業配套、自主品牌的崛起,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方向的前瞻布局,使得我國汽車產業輕易不會被美國左右,但貿易戰對產業鏈企業產生一定影響,需持續關注。
我國汽車行業正在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2018年7月起,我國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持股比例限制,2020年將取消商用車外資持股比例限制,2022年將取消乘用車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對策建議
產品升級、“縮小差距”。在整車方面,我國與國外差距較大。努力提升產品品質,滿足整車產品國內消費升級需求。我國每年進口汽車超百萬輛,且處于連年增長之中。背后是居民消費升級,對高端車型的需求。汽車行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留給國內車企時間不多,需加快產品升級步伐,增強國民對自主品牌、國產車型的信心和消費習慣。
推動行業管理體系。積極引導消費需求,推廣國六、“雙積分”,加快老舊車型淘汰。我國汽車產銷量全球第一,汽車保有量也處于快速增長之中。“雙積分”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了長效機制,“藍天保衛戰”對汽車的綠色環保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健全管理體系,引導理性消費,為行業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汽車消費與城市管理結合。汽車與出行、共享經濟、城市管理相結合。汽車的快速發展伴隨著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基于汽車的業態及模式創新,也為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汽車消費需要與城市的發展相協同、相促進,應推動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與新興業態發展有機融合,共同服務于城市發展。
推動汽車商品出口。汽車零部件產品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歐盟等新興市場。貿易戰將會在短期沖擊現有產品,相關企業需適應消費市場、客戶的變化,供給側發力,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汽車仍是全球重要貿易商品,我國汽車在新能源商用車、輪胎、玻璃等零部件的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有能力贏得國際市場。